2024年6月5日 星期三

領域召集種子教師 - 有效教學增能研討工作坊海區音樂場次

愛因斯坦說: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。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he learned in school. (Albert Einstein) 

孩子在畢業之後,回想校園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跟同學一起探索、發表、操作的歷程。新時代、新課綱的教學設計應著重於學習任務的思考與開發,透過和其他領域的結合,拓展音樂的學習與應用。 


今日的課程,從音名卡的辨識、分組出發,再由各小組肢體即興創作、模仿之暖身活動,逐步帶入第一階段課程學習的主軸--探索音樂中的聲音密碼,深度聆聽韋瓦第-四季”春”第一樂章 (Vivaldi, The Four Seasons, Spring, 1st movement)。教授以螺旋式加深加廣的教學設計,歷程涵蓋:找出音樂中A段出現的次數、紀錄A段在音樂中出現的秒數、分辨音樂中的其他樂段、討論各樂段的場景或情境、顏色及理由等。其中最高潮的部分是讓各組為樂段設計一句廣告台詞與肢體展演。教授特別提點在學習活動的最後,可試著讓孩子主動找出三個與此樂曲相關的知識並紀錄分享之。因為深度的學習應由學生探索,而非來自教師餵養。 










第二階段課程,教授除了帶著大家探討音樂與生活及音樂與其他學科的連結,也讓學員體驗音畫即興。先以點點筆(Dot marker)自由創作圖像,小組討論作品排序與組合、再一起即興演奏之,為傳統音畫教學的反向操作,令人耳目一新。 






研習結束前,教授特別叮嚀跨域能讓音樂學習與其他領域的連結更加豐富多元,過程中帶給孩子更多的創意、想法並深化學習。但跨域的學習設計仍應把握音樂為中心的原則,課程的開發與堆疊亦需不斷地反覆自省:老師教什麼?學生做什麼?學生學什麼?怎麼評量?讓孩子由簡而繁完成學習任務,優化學習。 非常榮幸能邀請陳虹百教授特地南下台中傾囊相授,小藝團副領召林淑玲校長及音樂組團員的全程陪伴、共學,更感謝每一位為藝術教育而努力、精進的好夥伴!!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